近期,保险市场中出现部分声称能帮助消费者进行保险代理的机构或个人,此类行为存在多重潜在危害。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特作如下风险提示:
一、个人信息泄露风险
在寻求代理过程中,消费者通常会被所谓的“者”要求提供身份证号、保单号、联系方式、金融账户等敏感信息。这些“者”往往缺乏信息保护能力,甚至通过倒卖信息牟利,导致消费者极有可能频繁接到推销、诈骗电话或短信;个人信息被冒用办理网贷等,引发债务;个人信息流入黑灰产业链,被利用于洗钱、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。
二、财产损失风险
非法保险代理机构通过多重手段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,例如,以“全额退保”为诱饵收取手续费,退保失败后失联,或诱导支付“加急处理费”等附加费用;控制消费者银行卡账户,侵占退保资金或理赔款;怂恿退保后购买所谓“高收益理财”,实为购买非法金融产品,甚至非法集资。
三、法律风险
参与非法保险代理可能使消费者陷入违法风险。例如,教唆消费者编造不实理由、伪造虚假材料进行投诉或诉讼,导致消费者涉嫌诈骗或敲诈勒索;通过恶意投诉干扰正常金融秩序,使当事人可能面临罚款、拘留等处罚;若代理机构利用消费者信息实施犯罪,消费者则可能被牵连调查。
四、保险权益受损风险
退保或中断保险合同使消费者失去原有保单覆盖的保障,突发意外或疾病时无法理赔。频繁恶意地投诉行为将导致消费者个人信用记录受损。重新投保时,可能因年龄增长、健康状况变化被拒保或收取更高的保费,增加保险成本。
特别提醒:
已有“非法代理”案件被司法机关定性为敲诈勒索犯罪,消费者应主动远离并举报相关线索,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。